乡村有乾坤,事关天下事。然而,在城市化作为主流被全球国家大力推进的时代,乡村却处于迅速凋落和消亡的境地,中国也不例外。纵观历史,横看全局,乡村始终是中华文明之根、中国文化之源、中华民族之本。近代以来,城市化的单极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危机、粮食危机、疫情危机乃至治理失序等问题也正日益显现。当国家层面已然要依靠乡村振兴来促进生态文明转型时,却仍然有太多人对乡村有着极大的误解和质疑。
作为多年研究生态文明和乡村文明的学者,张孝德教授对此深切痛惜,由此带来了这本《大国乡村:乡村蕴含中国式未来》,详细阐述了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道路中乡村的独特作用和价值,为读者廓清迷雾。作者认为,乡村的消亡意味着中华文明的断根。只有读懂乡村,才能振兴乡村,才能把握现代化的前进方向。
《大国乡村:乡村蕴含中国式未来》,张孝德 著,东方出版社出版
本书的一大亮点在于,作者以中国的“道”思维来进行叙事。求道、悟道、行道、得道是中国人的一种独特思维方式,也是中国人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但自近代工业革命以来,西方文明在世界文明发展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无论是经济发展模式还是文化艺术思想,都深深影响着人们对事物发展的认知,曾引领世界文明潮流的中华文明也在其中严重失语。本书试图摆脱西方中心主义的叙事逻辑,以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为依托,努力站在中国自身发展的独特逻辑框架之下,去深度解读中国的乡村、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异,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破除西式现代化的迷思。
当代中国正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社会大众必然将经历思想认识领域的革命,乡村振兴就是这一性质的建设行动。重新认识乡村,真正读懂乡村,才能把握好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
>>内文选读:
乡村是中华文明基因的携带者,在被误读的中华文明背后,是大众对乡村严重的误读。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轰轰烈烈的城市化,,人们对中国乡村价值的贬低和否定达到了最严重的程度。乡村在中国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成为愚昧落后的代名词,而相对应的城市不仅被誉为人类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还是让人类未来更美好的地方。城市化还被专家学者定义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
(一)从西方城市化看中国乡村: 乡村无用论
按照这样一种城市文明观来看,乡村就没有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必要。中国几千年乡村文明的终结也将是无法阻挡的时代必然。西方人这样认为是可以理解的,但令我们不寒而栗的是许多中国人也接受了这个说法。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历史最长、乡村文明最成熟的民族,如果按照西方的城市文明观走下去,就意味着未来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就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中断之路。
轰轰烈烈推进城市化以来,无论是出于房地产商的需求还是出于政府政绩的需要,整个社会陷入了城市化崇拜。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对误读乡村、贬低乡村的一次重大矫正。然而,近代以来所形成的城市文明观在今天的中国尚有巨大市场,如果我们不能将这个重大理论问题搞清楚,那么乡村振兴战略就会严重受阻、严重走偏。
几千年来,无论朝代更替发生了什么变化,不断地巩固中华文明之根的乡村和农业始终没有变过,新中国成立以来也是如此。对于如何认识乡村在中国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讲过,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我们今天之所以陷入城市化崇拜,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中国乡村的认识缺乏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大历史观。
图源:视觉中国
仅从进入21世纪以来的20多年的时间看乡村,我们看到的确实是一个失去价值的乡村。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化成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引擎,城市化发展使我们踏上了经济增长的快车道。正是城市化的贡献才使当今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世界经济总量第二的大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出现了乡村无用论、乡村终结论这样的论调,中国千年乡村遭到了大规模拆并,正在被消灭,延续千年的乡村教育,伴随着持续十多年的拆点并校,也同样正在消失。乡村成了教育的沙漠,特别是少数民族乡村,他们延续千年,生活在独具自身文化特色的村落,但现在也逐渐没有了。即使在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乡村无用论”在当今中国理论界和社会上仍有很大市场。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固执地认为,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乡村被城市替代是时代必然。他们还会拿出佐证,即近代以来西方城市化、现代化的路就是这样走的,中国不能例外。
Z41X软密封闸阀 Z41X软密封法兰闸阀设计制造要求
之前介绍JIS日标不锈钢截止阀标准,现在介绍化工调节阀选型在生产过程自动化中,用来控制流体流量的调节阀已遍及各个行业。在化工行业的过程控制系统中,作为zui终控制过程介质各项质量及安全生产指标的调节阀,在稳定生产、优化控制、维护及检修成本控制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文将就调节阀在应用中须注意的几个问题,谈一些自己的拙见,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我们之前就讲过调节阀按照动能、控制方式划分可以分为气动调节阀、电动调节阀、自力式调节阀等等,除此之外调节阀还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划分不同的种类。而不同种类的调节阀又有不同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大致讲一下按照结构等进行划分调节阀种类。按结构划分可将调节阀分为单座调节阀,双座调节阀,套筒调节阀,三通调节阀等等九个种类,化工调节阀选型下面我们来主要介绍一下其中的四种。
(二)从千年历史看中国乡村: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功臣
然而,当我们用百年时间看乡村时,发现乡村是新中国的功臣。如果说百年以来的中国历史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么毛主席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也证明,没有中国农村和农民,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百年前,在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上,历史之所以最终选择了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就是因为共产党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对于国民党的失败和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无论有多少种解释,离开乡村与农民是无法解释的。
我们再把乡村放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长河里。我们发现乡村是中华文明的根,是中华文明基因的携带者,蕴含着中华文明成为世界最长寿文明的秘密。中国古代社会也曾有过世界上最发达和繁荣的城市,但中华文明基因的携带者是乡村,不是城市。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在2000多年的朝代更替中,战争使古代城市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毁灭,但中华文明与文化的传承没有中断,因为中华文明的种子在乡村,只要乡村存在,中华文明就会一次又一次地劫后重生,并延续下去。从这个意义上看,高度分散的乡村文明,成为规避文明火种传承中断的有效载体,成为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所在。
图源:视觉中国
站在更高层次的大历史时空看乡村,仅仅以进入21世纪的20年时间来看乡村,就认为乡村无用了、过时了的观点是狭隘的,甚至是可怕的。以大历史观看现代城市化之路,则可以发现,西方城市化道路并不是人类文明的普世之路。近代以来,西方走了一条城市替代乡村的单级城市化之路,并误认为这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必然,中国也必须如此。这种理论是让中华文明断根的理论。如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按照这条路走下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日,就是乡村缺位、只有城市的伟大复兴;这样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西方文明在中国的复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断根的复兴。
所以我们要切记,乡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在追赶西方现代化的道路上,一直走着不同于西方的中国特色道路。毛主席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的是一条不同于西方依靠城市资产阶级的革命道路;20世纪80年代以来,邓小平领导的中国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同样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改革之路。
多年来形成的城市化崇拜,如果不能有效矫正,将是乡村振兴重大的思想与理论障碍。是要继续扎在乡村,还是要更换空间,像西方文明一样,到城市去扎根,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华民族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如此重大的问题,单纯交给经济学家来回答,以单纯的经济思维来解决,是一个重大错误。城市化发展到今天,往哪里走,已经不是纯经济问题,而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事关中华民族的命运。
作者:张孝德
文:张孝德 图:视觉中国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证券公司杠杆
发布于:上海市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