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融资融券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大牛配资,武汉环保局一个名叫毛凑元的干部,像往常一样在长江边晨练,没曾想却发现一块形似骷髅的诡异石头,随即揣到口袋里带回家,谁知,就是这一无心之举,竟然保护了一块举世无双的国宝......
一块石头,改写了武汉的历史坐标。
1997年1月的一个清晨,武汉的天色还未大亮,空气中弥漫着长江特有的湿润气息。汉南区环保局干部毛凑元像往常一样,沿着长江边晨练。他穿行的路线正好经过纱帽山附近的滩涂地带,那里在长江枯水期会露出一片细腻的白色沙滩。
纱帽山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山丘,海拔仅37.82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孤零零地立在一马平川的江畔,东临长江,与对岸的江夏金口镇隔江相望。在当地人眼中,这座小山不过是日常生活的背景,很少有人想到它竟然蕴藏着如此丰富的历史密码。
毛凑元沿着江边缓步走着,冬季的长江水位下降,退去的江水露出了平时难得一见的沙滩。他习惯性地弯腰查看脚下不时出现的奇石,这是许多在江边晨练的人常有的习惯。突然,一块形状特别的石头吸引了他的注意。
"这块石头怎么长得像人的头骨?"毛凑元蹲下身,仔细端详着沙滩上露出的这块"奇石"。它表面呈现出不规则的拱形,有着明显的骨质纹理。出于好奇,他拾起这块石头,拍掉上面的泥沙,揣进了口袋带回了家。
这一无心之举,谁也没想到会引发一连串的历史发现。
经过一段时间的珍藏和思考,毛凑元决定将这块石头送往湖北省考古研究所进行鉴定。考古专家们认真检验后,发现这不是普通的石块,而是一块保存有额骨和左右顶骨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化石上额结节和顶结节明显,眉梢较弱,骨睫较薄,骨质纤细,专家判断这应该是一位年龄约30岁的女性头骨。
更令人震惊的是,通过一系列科学测定,这块头盖骨的年代被确定为距今1至5万年的更新世晚期。这意味着,毛凑元在那个平凡的清晨,无意中捡到了武汉地区迄今为止最古老的人类遗骸证据之一。
1997年4月14日,新华社以《湖北省首次发现更新世晚期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为题播发了这一重大发现的新闻,称"在中华民族发现的诸多古人类祖先中,又添了一名最新成员"。
按照考古命名的惯例,这块头盖骨化石被命名为"汉阳人"——因为发现地纱帽山当时隶属于汉阳县。这一发现填补了湖北省古人类学研究领域的空白,让武汉人寻根到了一位比炎帝黄帝还要早五千岁以上的祖先。
"汉阳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不仅填补了湖北省古人类学研究的空白,更让纱帽山这座小山丘的历史光芒一下子照亮了。
湖北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认真研究后确认,这块头盖骨属于一位大约30岁的女性,距今已有1至5万年历史。这意味着在遥远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当长江与汉江的流域还是湖泽交错的云梦泽地带时,就已有人类在此生存繁衍。这位武汉最早的"居民",比我们熟知的炎帝黄帝还要早上五千年。
1998年,考古工作者在纱帽山北坡一处建设施工挖出的地层中又发现了一件双台石核,进一步证实了"汉阳人"生活的年代。这些发现让我们得以窥见万年前的云梦泽风貌——那时的江汉平原还是一片湖泊与沼泽交错的水乡,人类刚从山区向平原进发,开始与洪水共存的生活。
纱帽山的故事并不止于此。在古籍中,云梦泽是赫赫有名的上古九泽之一。《史记》、《周礼》、《尔雅》等典籍均有记载。司马相如在《子虚赋》中描绘道:"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而纱帽山的地理位置,恰如其描述中的"罢池陂陀,下属江河"。
关于纱帽山名称的由来,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传说。大约4000年前,大禹治水后,古云梦泽的汉南地区仍常年被洪水困扰。大禹的后代禹青带领百姓疏江筑坝,围湖造田。一年夏天,连降大雨,大堤垮塌,洪水汹涌而来。禹青悲愤交加,摘下乌纱帽扔进滚滚江流,准备以身殉职。神奇的是,乌纱帽在决口处变成了一座小山,挡住了江水。从此,这座形似乌纱帽的山就被称为"纱帽山"。
历史的车轮继续前进。到了商周时期(约3000年前),纱帽山周边已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1964年,考古工作者在纱帽山发现了商周古文化遗址,次年的发掘中出土了石斧、石锛、陶网坠、铜斧、铜矛等100余件文物。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在距纱帽山2公里的李家湾出土的商代晚期青铜尊"天兽御尊",高37.1厘米、重6.6千克,现作为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收藏。
到了三国时期,纱帽山又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见证。《万历汉阳府志》记载,赤壁之战时大牛配资,纱帽山处于江心,黄盖带十舰百人掩蔽于石叽之中,乘机纵火烧毁曹军主力。因此,纱帽山又被称为"百人山"。《长江图说》记载百人山就是今纱帽山,东南距赤矶山江面三里多路。
Powered by 股票融资融券_股票融资融券开通_按月配资按天配资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